查看原文
其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加快

王晶晶 中国经济时报 2022-05-30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王晶晶



  做好“三农”工作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日前,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导向、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安排,增强农业农村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和“压舱石”的稳定作用,持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农业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的基础与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既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新任务,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同时也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组成部分与基础支撑。《规划》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我们应以数字化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多措并举,实现产业、生活、文化、生态、治理等方面的现代化。


 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方向


  《规划》提出,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值得注意的是,《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包括粮食安全、农业竞争力、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生态环境、乡村治理能力、农民收入和巩固脱贫攻坚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实践内容与路径。同时,《规划》还从全国层面上提出了17个指标。

  

  北京凯德现代农业科技研究院院长李继凯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为全国不同地区探索符合实际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不仅对当前阶段我国“三农”工作开展具有重大意义,对我国当前及今后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针对具体指标,李继凯表示,从各地实施来看,由于受区域资源条件、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影响,各地应该依据本地发展实际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制定出符合本地农业农村发展实际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不能机械套用、简单照搬国家或其他地区的指标体系。

  

 以数字化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对此,《规划》也提出了加强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智慧农业、推进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等举措。

  

  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电子商务行业分院副院长李建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数字乡村新业态。数字乡村建设的关键在于赋能农业生产主体,重点在于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流通、销售等全环节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核心在于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

  

  一是赋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运用数字化能力。加大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加快新技术、大数据和物联网、电商等的应用。作为数字乡村建设的示范者与传播者,鼓励其建立助农利益联结机制,让传统生产经营主体参与其中,为全面推进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二是对生产环节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农机装备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促进农业生产全过程可视化程度,降低农业生产不可控风险,提升管理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生产利润空间,促进产业组织化、精准化、集约化的程度。通过采集的产业大数据加快数字农业建设,驱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是销售环节电商化。农村电商作为数字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了农产品销售半径,线上线下融合拓宽了销售渠道,让生产者直接与消费者互动,通过消费者的需求倒逼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化,增加优质、特色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切切实实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产业兴旺,助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抓好五个“现代化”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农村现代化可包括农业产业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乡村生态现代化、乡村文化现代化与乡村治理现代化五个方面的内容。”李继凯以他近期参与的山东潍坊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项目为例分析认为。

  

  具体而言,一要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要把粮食供应安全与农产品供应作为首要任务,还要以加快构建农业现代生产体系、组织体系、经营体系作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手段。二要把实现农民生活现代化作为核心任务。要从“农业能挣钱、生产轻松体面、城乡收入差距小、生活幸福美满”等方面,加快实现农民生活的现代化。三要实现乡村生态现代化。要把生态美丽宜居宜业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保持好乡村生态、保护好乡村风貌、建设好美丽宜居新乡村。四要把乡村文化振兴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灵魂,实现乡村文化现代化。传承好优秀的乡土文化,创新好优良的时代文化,发展好多元的文化,包括农耕文化、乡贤文化、红色文化、家族文化等,是铸造乡村发展灵魂、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任务。五要把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要加快建设以党的领导为核心,法治、德治与自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快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与保证。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北京冬奥特别报道④丨绿色让奥运走得更远

●时报时评丨以农业农村现代化筑牢经济社会发展基石

●解读丨多国通胀持续加剧 我国需警惕外溢效应

●民生论谈丨全民欢乐追冬奥 热力哪里来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张丽敏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